j9九游会《早间新闻精选4篇》由壶知道为您提供,希望可以在【早间新闻】写作方面,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说新闻的老人叫夏永安。他精神矍铄,满面红光,每天在广场上一出现,立刻就会被人们围到中央。这时他会把手中的资料夹放到台阶上,轻咳一声,“夏氏新闻”开播了……
虽然是“新闻联播”,老人的新闻里可没有什么官话套话,国际国内的大事到了他嘴里就成了家长里短、街坊闲聊。比如他报告国内经济形势,先说石油要涨价了,然后就分析石油涨价,那运费也得涨,那蔬菜啊水果啊什么的也会跟着涨……
老人台上讲得精彩,台下听的人也不含糊。听众中有一位李大爷一边听一边很认真地记笔记。从去年到现在已记了厚厚一本。
老人做“主播”始自1999年。那年春天,美国悍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连着几天,公园里晨练的人们开锅似的讨论这件事,辩论十分激烈。
从一开始,夏大爷就是这场辩论的“主力”,最终,他以渊博的知识、准确的分析折服了大家,也成了时事消息方面的权威。一来二去,老人成了大家的新闻来源,一天见不着他,大家就着急:不知道天下大事了!而老人也就从业余变成“专业”了,每天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开始说新闻。
其实,夏永安能在这里脱颖而出可不是偶然的。几年来他每天都要收看两小时以上的电视新闻节目,每当看到他认为是“热点”的新闻。他就赶紧拿笔记录下来。他每天还要阅读好几份报纸,用红笔把一些感兴趣的新闻勾出来,边勾边在纸边上写上简单的批注。
老人不光听新闻、看新闻,他还注意根据周围人们关心的热点“定制”新闻。有人对腐败现象不满,老人就搜集某某干部被“”或者国家正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的消息;针对最近大家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议论,他赶紧找国家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方面的资料。有时候家里的材料不够用,就去图书馆“充电”。
新闻素材有了,随后就是编辑新闻稿了。他把初步筛选出的新闻一条条抄写整理出来,再写上自己对每条新闻的感触和评论,常常要忙到深夜。早上起来,还要收看早间电视新闻补充“新料”,一直忙活到7点临出门前,这一天的工作才算收工。而从公园回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然而,“晚报早出”也并非就是能够包打天下的“灵丹妙药”。如果一味迷信“早出”,忽视了各家晚报自身的历史、特色和当地的办报环境,就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从而迷失办报方向。应该看到的是,“晚报早出”虽然抢先了时间优势,但假如在同一座城市里,早报容量已经接近或达到饱和,那么,“晚报早出”就必然会加重报纸新闻产品的同质化倾向,从而丧失晚报在内容上的差异化。而如果晚报仍然坚持“晚出”的话,这种差异化又该如何体现呢?
本文试图以《合肥晚报》由党报转型为都市报后所推出的《今日独家》为例,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走“差异化”之路,既要冷静地分析当地的办报环境,也要认真地研究对手,更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创办于1957年4月的《合肥晚报》(现隶属于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曾经一直是合肥市委的机关报,该报始终坚持党报性质,努力发挥晚报特色,长期以来深受合肥市民的喜爱,并逐渐成为在合肥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报纸。然而,随着近年来报纸分众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兼具党报和晚报双重功能的《合肥晚报》开始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2009年11月,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创办了《合肥日报》,《合肥日报》从《合肥晚报》手里接过合肥市委机关报的接力棒,《合肥晚报》也由此转型成为了都市报。
《合肥晚报》开始重大转型之际,合肥地区都市报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合肥现有人口约500多万,其中市区人口不足300万,在这样一座规模不算太大的城市里,却总共聚集了5家综合类的都市报,包括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安晚报》和《安徽商报》,由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合肥晚报》和《江淮晨报》,以及由安徽出版集团主办的《市场星报》(原《安徽市场报》)。除《合肥晚报》仍然坚持“晚出”外,其他4份报纸均为早报。值得一提的是,这5家都市报都以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读者、关心百姓民生、强化服务性等为办报宗旨,其中4家早报因出版时间相同、新闻资源趋同以及对新闻价值判断的大体一致,其新闻产品的同质化倾向已日渐明显。
《合肥晚报》转型为都市报后,曾就是否继续坚持“晚出”,还是借转型契机改为“早出”进行过研讨。关于“晚报早出”的优势,新闻界已多有论述,勿庸赘言。但具体到《合肥晚报》来说,是否改为“早出”则值得认真考量。如果“早出”,势必将加入到合肥地区本已竞争十分激烈的早报市场,如此就很难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体现出自身新闻产品的差异化;而假如继续坚持“晚出”,则有可能避开众多早报的“围堵”,从而打出“差异化战略”这张牌。值得庆幸的是,《合肥晚报》在合肥地区长期累积的优质品牌效应以及读者较高的忠诚度,为坚持“晚出”提供了有力支撑。改版转型的关键就在于:要具备什么样的办报新思维、又该通过什么样的全新操作手段,来将时间差异转化为内容差异,并最终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基于对办报环境、竞争对手以及自身特点进行认真分析之后,《合肥晚报》最终决定坚持“晚报晚出”,并打出了“晚报新闻不晚报,当日新闻当日报”的口号,在由机关报向都市报转型的过程中,《合肥晚报》对版面进行了重大调整,除将原有8个版左右的地方新闻版面扩充至约20个版外,还根据都市报的特点,重新定位了各个版面的属性。为了实现差异化办报,更在转型半年之后,重磅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版面――《今日独家》,并以此作为和同城各家早报展开新闻竞争的利器。
《今日独家》的强势推出,意味着晚报办报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晚出’时效性不及‘早出’”,这个在新闻界一度被广为认同的观点,在新形势下有必要被重新审视。2010年7月,《合肥晚报》采编部门经过精心谋划,推出了全新版面――《今日独家》,该版面主打“昨夜今晨”的时政、社会以及财经等各领域的新闻,报道范围主要以本地新闻为主,辅以国际、国内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新闻。
《合肥晚报》转型为都市报后,版数为日均四开48版,其中本地新闻约为20版左右。按照最初的设计,《今日独家》每天仅为2至3个版。随着采编人员对其运作规律的迅速熟悉与掌握,如今该版面已经固定为每天7至8个版,新闻多发时,常常扩展到10个版以上。当日新闻占本地新闻总量基本达到了1/3甚至1/2以上,已经初步具备了新闻内容上的差异化与新闻数量上的规模化。
一是在时间段上,主打昨夜零时至当日上午11时左右的新闻(如遇重大、突发事件,在能够基本保证付印j9九游会、发行的前提下,采编时间还可适当放宽)。由于该“晚报时间段”是各家早报的“空档期”,从而给晚报在新闻处理上以较大的发挥空间。
二是在新闻内容上奉行“拿来主义”,即无论新闻事件的大小,只要是在“晚报时间段”发生的,都会迅速安排采访,在稿件采写的过程中再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安排版面。这是因为晚报当日新闻的采编难度较大,对时间的要求极为苛刻,记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全面了解新闻事件全貌,也难以在不考虑发稿流程的情况下、长时间追踪新闻事件的后续效应,同时编辑部门也需要预留一定的时间编排稿件。因此,在确保新闻事实基本清楚的情况下,“首发”便成为晚报抢抓当日新闻的第一要务。
三是在版面安排上的弹性较大,因为新闻稿件来源于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倘若没有新闻事实的发生,新闻稿件本身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根据新闻事件的“多少”、“轻重”合理安排版面,就成了晚报抢抓当日新闻所必有的常态,这也就使得《今日独家》在版面安排上呈现出一种“不稳定中的稳定”。采访部门与编辑部门之间、记者与版面编辑之间能否无缝对接,将直接关系到这种动态的“稳定”能否每天都能持续进行。
自《合肥晚报》推出《今日独家》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记者编辑的新闻激情,大量的当日新闻稿件,基本封堵住了同城各家早报在“晚报时间段”新闻内容与报道手段上的“出新出奇”,从而将晚报“晚出”的特点和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极大提升了报纸的质量。
下面以2011年4月11日至17日这一周时间里,《合肥晚报》与同城4家早报的新闻比较为例,来说明《今日独家》在抢抓当日新闻后,对各早报新闻所带来的冲击和压力。
4月11日:《今日独家》以《被告休庭时跑到厕所喝农药》为题,报道了当天上午合肥一亿万富翁离婚案件开庭时,该富翁妻子喝农药自杀未遂被送进医院一事。
4月12日:曾任台湾首任巡抚的晚清名将刘铭传遗骨上午在合肥举行安葬大典。《今日独家》当天拿出了4个版的篇幅,图文并茂、浓墨重彩地报道了刘铭传“魂归故里”的盛况。
4月13日:《今日独家》刊发了《合肥史上最大停水后天来临》一稿,记者根据当天上午从有关部门获得的最新消息,报道了“城区即将大面积停水”这一对市民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的民生新闻。
4月14日:《今日独家》刊发了《公交车上他揪住女司机就打》一文,报道了当天上午合肥一男子因为招手未叫停一辆公交车,竟然追到底站暴打该公交车女司机。
4月15日:《今日独家》报道了《合肥南北两动脉设计方案今公示》、《银河公园杀人案今晨宣判》、《3月CPI同比上涨5.383%》等多条当日本地新闻,这些新闻或是市民关注的城市建设项目,或是在合肥街谈巷议的恶性案件,或是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均成为当天的新闻热点。
以上这些可读性很强、市民关注度较高的新闻,由于都在第一时间抢发,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合肥4家早报均不得不在次日大篇幅跟进,不仅在时效性上慢了一步,而且在整体上也未能超越《合肥晚报》前日的报道水平。
不独本地新闻如此,在重大的国际、国内新闻上,《今日独家》同样也充分利用时间差,抢发了大量第一手的资讯。如2011年3月14日,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合肥晚报》当天即刊发了见面会的全部内容;2011年5月2日,《合肥晚报》又在同城都市报中首发了“本拉丹已被美军击毙”的重要信息。这些最新鲜的资讯,让读者真正享受到了晚报“晚出”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感觉”。
据初步统计,《今日独家》推出后,每天刊发的当日新闻稿件平均达到约20条,有时甚至多达30条以上,字数在2万字左右,这些当日新闻涵盖了市民生活的各个层面,既有本地发生的新闻大小事,也有国际、国内各领域最鲜活的新闻资讯,其中相当数量的新闻稿件当天下午即为电子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并为同城各家早报于次日跟进报道。在目前国内为数不多“晚出”的晚报中,这样的“攻击力”可以称得上是个奇迹。
对当日新闻的“疯狂”抢抓,不仅使得晚报在新闻时效上占得先机,同时也因为对重要题材给予了大版面、多篇幅和内容详尽的报道,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了以往晚报“晚出”所带来的种种压力,相反,还把这种抢抓新闻时效的压力抛给了对手,因而屡屡在新闻竞争中赢得先手。
《今日独家》的实践表明,晚报能否成功实现差异化办报,既取决于所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也有赖于各种配套机制是否完善给力,更在于敢不敢顺应时展,在积极探索晚报办报规律的同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
“十一五”期间,合肥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GDP、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等,都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向前,城区面积也扩大了数倍。城市化水平的急速提升,使得社会形态和市民生活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作为一份以合肥地区为中心的区域性都市报,城市的大发展、大跨越,以及随之而来的政府职能的广泛拓展与市民生活的日益多元化,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合肥晚报》以往所面临的“昨夜今晨”重要新闻不多、重大及突发新闻事件数量有限等诸多“天然缺憾”,从而使得晚报在新闻资源的占有上,已经基本可以做到与早报并驾齐驱、相互抗衡。由于合肥都市报市场上早报与晚报的比例为4:1,因此,各家早报的新闻资源大多趋同,而晚报所拥有的大量新闻资源,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独此一家”的优质资源,这就为《今日独家》的长期运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也逐渐形成了合肥都市报市场“上午四选一,下午独一份”的全新格局。
《今日独家》的顺利推进,除了需要对报纸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外,更需要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生产流程。为支持和配合该版面的良性运作,《合肥晚报》不仅为采访部门的一线记者提供了包括车辆、手提电脑甚至智能手机等在内的全方位设备保障,还对在“晚报时间段”提供新闻报料的读者给予了更高的奖励。同时,对一线记者采写的当日新闻稿件,报社在考核、奖励等方面也都予以了政策倾斜,在当日新闻稿件的编辑、排版等相关各环节,也都重新拟定了较为科学的流程,以全力助推当日新闻的抢抓。
一个好的主持人形象,即主持人的“公众形象”,就是主持人在广大观众心目中的印象和位置,具体到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深认识。
与节目包装定位特点相吻合。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代表着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任何多余、夸张的修饰都会影响新闻节目的公正性和可信度。新闻播音员的形象应该以职业风格为基础。再考虑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的具体特点,主持人的整体外在形象应更趋轻松与活泼、时尚前卫,更突出本档节目定位的鲜明形象。以江西电视台为例,在早间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着装上,男主持人穿西服但不打领带,发型趋向生活化,让观众不再感到拘谨。为了与背景构成对比,服装颜色以深色系暖色调为主。
外在美要与内在美相结合。外在美可以通过服装、化妆来装饰,而内在美则是主持人内在心灵与气质的体现。目标观众明确清晰,使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贴近性,更注重本辖区的服务性和实用性。主持人就要在明确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具体内容定位的基础上,夯实语言功底、保持平和平等心态、保持健康活泼的精神风貌,根据具体节目的内容设置,树立具有自我个性特征的气质风貌。只有做到形美、神美、质美合一,才能树立起一个优秀主持人的形象。
要顾及地域特点和所在电视台的整体定位。各省级电视台根据地域的不同、观众期待的不同,早间新闻节目定位内容有很大差异;而文化背景的不同、观众心理的不同,也使得不同地方的电视台的主持人形象上有所区别。江西电视台地处革命老区,又是欠发达地区,相对东部沿海大城市,江西的观众对过分时尚前卫的主持人造型并不能全盘接受。如2010年的正月十五,为了体现节日的气氛,我在早新闻中穿上了有绣花领的西服,三天后就收到了观众的来信。认为这样的着装不好看、不太适合。这也正说明了不同地域对主持人形象的接受度是不一样的。又比如湖南卫视以娱乐为主线,它的主持人更前卫更时尚,即使是新闻节目也不拘一格。《播报多看点》是湖南卫视的午间新闻栏目,其主持人形象设计突破了以往新闻节目主持人庄重、严肃的格局,服装更时尚、发型更大胆,但如果把这种风格引入到江西电视台,肯定不合适。所以,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整体形象塑造,不仅要符合节目本身定位和内容的设置,还必须符合所处电视台的整体定位和所在地域的观众期待。
鲜明个性的整体形象是主持人受关注的重要因素,而语言是主持人用来传达媒介意图、栏目宗旨、沟通媒体与观众的主要手段,所以主持人独特的语言表达功力和魅力是吸引观众长期关注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关键的因素。不同的节目对主持人语言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主持人也有不同的语言风格j9九游会,但是从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节目的风格定位和内容设置看,其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更清新更轻快。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节目信息量大j9九游会、覆盖面广、节奏轻快。清晨醒来,观众希望看到一个精神饱满、清新质朴的朋友尽可能多地告诉他发生了哪些和他有关的重要或重大的事,开心或悲伤的事,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所以主持人首先要以一个清新活跃的状态和观众在晨间相约,与观众交流,让观众感到心情愉悦。
更具逻辑性。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会适当加入观众急切关心和与观众密切相关的的热点新闻事件聚焦和解析,这就对主持人语言的逻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述是以说理见长,不太强调情感的外露和对于语言的修饰。主持人凭借自己的理论底蕴和知识结构,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地分析事态的发展以及事物的本质,语言特点呈现出理性化,具有突出的深刻性与严谨性。主持人的语言要表现出思想的敏锐与睿智,特别是在充满交锋的过程中显现出思维的敏捷与精神的超越。
更生活化。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节目最大的特点在于与本辖区观众的贴近性、服务性和互动性,这要求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更要注重贴近性。一些与观众息息相关的新闻和服务信息,在表述过程中要突出温馨、可亲的特色,在与观众的交流互动中应以一种平和与舒缓的情绪为重,让观众感受到交流的平等,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当然这种追求生活化的表达方式,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运用。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立足本省,但也要放眼全国,所以口头语言的选择使用要准确顺畅,不要一味地为追求口语而加入外地观众听不懂的方言,或者刻意地去“表演”追求所谓的“平民化”。
更注重分寸感。主持人在节目中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媒体,所以在态度j9九游会、感情分寸的把握上一定不要掺杂过多的个人思想,应该注重语言表达的分寸感。首先省级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在新闻的高度和角度上存在差异,所以中央台和省级电视台的主持人在处理一些相同稿件的时候在感情和态度的“度”的把握上都会有所不同。其次不同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把握也会有所不同。某一新闻事件,如果与本省观众关系不是很密切,只需了解可不作详细的解读,而如果关系到本省观众的相关利益,则需做全方面的解析,各台主持人在处理这些稿件时主次轻重和感情浓淡自然应该有所差别。
更生动形象且富幽默感。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往往会加入很多的“软”性新闻和生活信息,来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吸引观众的关注,而这种趣味性需要主持人以更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提升和润色。主持人通过巧妙的比附、善意的嘲讽、欲扬故抑、旁敲侧击等语言技巧来赢得观众惬意的欢笑以及对困惑的化解。这种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最能够体现主持人的业务能力和机敏才智,使节目轻松有趣,更具可看性。
鲜明的整体形象、独特的语言风格是一种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个性,但这种个性不是任意的自我张扬。主持人在展示发挥自我个性的时候,要与媒介角色和谐,即一定要遵循节目的宗旨、升华节目的主题。当主持人在形象、语言上定位后,还要保持定位的连续性,防止主持人在其他多个不同的节目间流浪,执迷不悟地糟踏自己的个性。
但是这种保持定位的连续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期节目当中根据内容的变化,主持人表现形式也会有细微的差别。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信息量大、范围广,制作团队按照一定的理念,分门别类设计编排出不同的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有具体的宗旨、目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不能只是简单的信息中介,而应仔细地去分析。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一期节目中表达方式应根据具体的内容产生变化,表现形式也应多样。
省级电视台早间新闻的风格特色、制播形式都要求主持人有清晰的角色意识。清晰的角色意识和节目形成最佳的互补,才能与观众产生良好的互动,主持人和节目才会愈趋品牌化。
当代传媒的激烈竞争中,电视媒体继黄金时间竞争之后,把眼光转移到“早间”这个极富发掘潜力的时段j9九游会。我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从1987年中央电视台设立早间新闻至今,在市场的召唤下,蓬勃发展,逐步成长。深受观众好评的早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第一时间》、《凤凰早班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新闻早餐,目前几乎每个上星频道都在早间时段开办栏目,全国33家省级卫视己有26家具有完备形态的早间新闻节目。
笔者从传播学的宏观视野出发,考察目前国内数档早间节目,发现其之所以长期徘徊在低收视率的边缘,很大原因在于缺乏对早间受众收视诉求的正确分析与判断,要使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取得较好的收视效果,应从早间受众的角度出发,考虑早间受众的接受能力,适应早间受众的接受习惯。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者更应善于规避经验障碍,提高早间资讯的有效传播,扩大早间节目的广泛影响,培养出大批相对稳定的忠实早间受众。
将我国29家卫星频道的早间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内容单一、板块雷同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节目大多是新闻联播型的路子。比如江西卫视《新闻早报》、云南卫视《早间新闻》等,完全是早间版的《新闻联播》;另一部分是微缩版的《东方时空》,如陕西卫视《早间特快》、四川卫视《早间时空》等,这些节目板块虽多,但多缺失个性。由此看来,这些节目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是对成功栏目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复制,缺乏个性,定位也不够准确,自然也就不能吸引观众了。现今,新闻传播已进入分众化,小众化的传播时代,只有建立在正确的受众定位、内容定位、形态定位、风格定位及市场领域基础上的新闻栏目,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个性化才具生命力”,实践证明,没有创造性的模仿只能带来竞争力的丧失和被淘汰的后果
就国内新闻板块来说,一些时政类消息和重大新闻事件大多早在前一天已被其他时段的新闻栏目播了一整天,它们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早间新闻虽然都宣称直播,但实际是“伪直播”泛滥。共同的问题是,不同栏目相互抄袭、缺乏特色、编排单一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值得借鉴的是《凤凰早班车》每天在开播之前,主持人的办公桌上会有来自港澳和欧美的各大报纸,各大通讯社也提供了最新消息,通过筛选,每天提供给观众的都是最新鲜的资讯。
目前,电视早新闻多采用“说新闻”的播报方式,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用讲话的语体对新闻节目进行传播的口语化表述方式。目的是为了缩短传受双方的距离,通过主持人这个“中介”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更加便利,从而优化消息的有效传播。这要求主持人在语言上既要口语化,贴近群众,又要求主持人对口语的处理不同于生活口语。不少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说新闻”时,脱开稿件聊新闻,播报状态倒是松弛了,但极度的口语化使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却要用三四句,导致单位时间的有效信息量大为减少,根本无法满足受众“尽早、尽快、尽多”地获知新闻信息的需求,这就落入了“为说而说”的之中。可见,早间电视新闻主持人不能单地在声音形式上追求说的效果,还该注意与节目宗旨、节目风格、消息语体和受众需求统一起来,真正体现出清晰明快、生动形象和交流感强的早间新闻语言特点。
对于受众而言,电视新闻栏目品牌化是一种经验、保证与承诺。而如何打造早间新闻栏目品牌化,笔者认为可从打造品牌主持人开始,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灵魂,观众区分并选择不同节目,在一定意义上就取决于节目当家主持人,主持人的能力和个人魅力因此就显得尤为突出,至关重要。早间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是多面手,既能播新闻,又能主持如烹调等软性内容板块。也就是说,观众在起床之后不但要通过早间节目了解新闻和天气,同时还盼望清晨时分能如约见到让他们感到心情愉快的伙伴或朋友(节目主持人)。没有人喜欢一起床就面对一张冰冷的毫无笑容的脸,对清晨节目来说,温暖亲切的微笑远比深沉庄重的严肃更加重要。美国《今天》天气播报元老威拉德・斯科特坚决反对节目冷漠,认为“早间节目是不同的,它应该温暖而充满人情味的。” 因此,有亲和力、风格温暖而又有特点的主持人是一个有竞争力的早间新闻节目的重要法宝。
“一日之计在于晨”,观众在早晨需要的是新鲜资讯,增强新闻的时效性,不仅需要节目制作时多采用昨夜今晨的新鲜资讯,在技术层面上,还可采用播报加字幕形式报道本地各大报刊当天的最新消息,像许多早间新闻都开设有读报板块,使早间新闻不仅具有较强的时效,还能成为聚集海量新闻资源、传播各类新闻资讯的“新闻总汇”,以满足早间观众对新闻大容量的需求。此外,早间新闻节目的收视需求特点是生活化和服务性。早间时段是一天的开始,观众紧张的收视状态就决定了在早间新闻中不可能全都是政策性的大新闻,观众在节目中更想了解到的是天气、出行以及将要发生的大事小情。这就决定了早间节目在内容上要贴近百姓以生活服务类为主。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观众一觉醒来最感兴趣的是与今日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今天天气怎么样?蔬菜、肉类涨价了没有?早上的交通状况如何……交通、天气、食品安全等最新动态服务性资讯节目是现代人迎接一天新生活所要关注的。因此贴近生活、突出服务性的资讯类信息是早间节目的有力补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4篇《早间新闻》,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电 话:400-023-4899
传 真:400-023-4899
手 机:13594551233
邮 箱:admin@hnmyzygs.com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